高考,全世界第一大考,參加人數(shù)最多、最緊張、競爭超級激烈的考試,對中國眾多高三學生來說,是決定其一生、不勝則敗的“終極時刻”。
這是一般民眾及媒體對中國“高考”的印象和評價。
家庭學校社會為了鼓勵孩子學習,把高考的作用無限夸大。似乎只要高考考好,就是贏得了所有;如果高考考差,等于輸?shù)袅艘簧6嗌偃?ldquo;坐得十年板凳冷”,就只為一朝金榜能“題名”!
高考,成就了多少人;高考,又引發(fā)了幾多悲劇。沒有人不為它引頸以待,沒有人不為它感慨萬千?紙龅南鯚煆浡瑧嫉木o張焦慮,考后的社會百態(tài)。高考,讓人歡喜讓人憂。
一次考試成敗,有必要看得那么重嗎?一次考試,有那么大的作用嗎?決定人生成敗的是自身的學識本領,還是一次考試的好壞?我們該以什么樣的心態(tài)看待高考成績呢?
高考很重要,準備高考的過程更重要,正確看待高考成敗的心態(tài)尤為重要。有贏就有輸,有成就有敗。贏要贏得光明磊落,輸也要輸?shù)眯膼傉\服。
追求成功,不怕失敗;重視過程,開創(chuàng)未來。——這是我們對待高考成績好壞應有的態(tài)度。
人生最大的快樂不在于占有什么,而在于追求的過程。人生是個過程,學習是個過程,成長是個過程。我們勿需把結(jié)局看得太重,要更多地享受學習的過程。
高考的結(jié)果固然應被關注,考生和社會更應關注的是這種過程!“十年寒窗”我們學到了什么,怎樣面對激烈的競爭,怎么增強抗壓的能力,怎么調(diào)整對待成敗的心態(tài)!盡全力做該做的事,流該流的汗,不糾結(jié)于一時的成敗。
考試是個點,生命是條線。試卷不過一張紙,未來才是一幅畫。高考成績并不是人生成敗的決定因素。
馬云“高考不算很成功”,但有幾人不仰視馬云的成功。
1982年,馬云第一次高考落榜;1983年,馬云再次參加高考,再次落榜;1984年,馬云第三次高考,據(jù)說分數(shù)只上了?凭,當年杭州師專英語系專升本,馬云勉強上了本科。
2014年,馬云考上大學30年之時,正好也是清華經(jīng)管學院建院30周年。馬云應邀參加“清華經(jīng)管學院”畢業(yè)典禮并作演講,在典禮上馬云說:“高考我并不算很成功?剂藥啄辏覕(shù)學1分那是真的,第二年考19分,第三年考了89分。但我從來沒放棄過。”
30年過去,彈指一揮間。馬云憑著自己的睿智和執(zhí)著,開創(chuàng)了互聯(lián)網(wǎng)商業(yè)帝國,成為世界商業(yè)領袖,IT業(yè)的領軍人物。30年前無緣“清華”,30年后這位小個子登上了清華的講臺,站在數(shù)千名清華學霸及其家人面前演講,給數(shù)千名高考的“寵兒”“上課”。馬云對“清華經(jīng)管學院”畢業(yè)生說:“今天你們獲得中國最榮譽(清華)的畢業(yè)證書,但那只是一張紙。”
片面追求“高考成功”,高分低能也可能成為悲劇。
上世紀九十年代,在四川某縣城,有個平姓的孩子,上學期間學習成績總是全校第一。1993年高考,他以603分的成績考入清華大學,成為該縣十年“無緣清華”之后,又一個敲開“清華”大門的人,親人的高興教育界的振奮不言而喻。
可是這個孩子進了“清華”之后,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內(nèi)心十分痛苦。迫不得已,他不顧學校和家長的勸阻,休學回了家。1994年8月21日,平姓同學收到清華大學發(fā)來的電報,要求他做好返校復課的準備。這時候,他覺得要做到生活自理太難,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一天午飯后,他從四樓跳下去,結(jié)束了自己“19歲”的生命。
這起人間悲劇,是當時社會重智力輕能力的結(jié)果,家長學校平時不注重孩子“生活能力”的培養(yǎng),認為只要學習成績好,高考考上好大學,就端上了“鐵飯碗”。“斯人已遠去”,“警鐘當長鳴”!
有了真實的才學和學習的能力,你就是“總會閃光”的“金子”。
我的小區(qū)有一名孩子,高中三年成績優(yōu)異,診斷性考試,成績保持在全市前20名行列,老師們都覺得他完全有實力考清華北大。但這個孩子高考發(fā)揮失常,成績只考了630多分,當年只上了本省一所大學。但他在四年的大學生活中,憑著扎實的學業(yè)基礎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專業(yè)成績一直排名年級第一,本科畢業(yè),以學院專業(yè)第一的成績保送到“清華”讀研。
老師同學家長想想,誰不能舉出一兩個甚至好多個這樣的例子?中考沒有考進“頂級高中”,高考沒有上到清華北大,但是基礎教育讓其具備了良好的思維品質(zhì)和扎實的學生基礎,本科畢業(yè)后,這些孩子卻進到清華北大、哈佛劍橋、港大港科大中科大讀研讀博深造獲得碩士博士學位。這些學生畢業(yè)后的發(fā)展及其“成功的實力”,難道不能帶給我們十分有益的啟示嗎。
偶然的考差未必不是好事,偶然的考好可能成為壞事。
38年前我初中畢業(yè),在“中師中專”預選中名列全區(qū)第二,我的一位同學毫無懸念地拿全區(qū)第一;在一個月后的“中師中專”正式考試中,我僥幸考了“第一”,而我的這位同學卻“落榜”了。當年偶然考了“第一”的我,長期落魄困窘,偶爾還被奚落“你當年成績好!”
而我那位意外“落榜”的同學,本身就智力超群,聰明過人,會學習,愛鍛煉,成績優(yōu)異,每次大考小考都只問“第二名是誰”。這位同學正考的“落榜”讓老師家長同學大感意外,大家都認為他是“志不在小”,但后來這位同學自己說,“其實當時自己也是很想考走的”。
這位同學后來上了全縣最好的高中,三年高中在全縣一直“獨占鰲頭””,后來考上全國重點大學,畢業(yè)分到重點大學任教,F(xiàn)在是全國著名教授,博士生導師,某重點大學學院院長,是我們老師同學以及家鄉(xiāng)人民的“驕傲”。
我們把目光放遠一些,從歷史的維度來看看。
蒲松齡在科舉考試中屢考不第,在路邊擺茶鋪搜集遺聞軼事,著成《聊齋志異》,照樣名留青史。“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他的人生經(jīng)歷及自勉聯(lián)激勵了一代又一代人。
中國第一個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沒有讀過高中,也沒有參加過高考。12歲讀五年級時輟學回家,在農(nóng)村勞動多年,想必他輟學勞動但并未放棄讀書。1976年應征入伍,歷任戰(zhàn)士、政治教員、宣傳干事,在軍隊這座熔爐歷煉成長,又在解放軍藝術學院和魯迅文學院研究生班學習。沒有參加過高考的莫言獲“諾貝爾文學獎”,終于開了中國人獲“諾貝爾獎”的先河。
小說《邊城》的作者沈從文,只有幾年在私塾受教的經(jīng)歷,沒有參加過高考,當然更沒有優(yōu)異的高考成績,只讀過“社會大學”。照樣取得極大的成功。
特級教師、著名教育專家錢夢龍、魏書生,只讀過初中高中,沒參加過高考,不也成為中國教育永載史冊的人物嗎?
大教育家蔡元培說:決定孩子一生的不是成績,而是健全的人格修養(yǎng)。
高考成績不能決定孩子的一生,決定孩子一生的是孩子的人格與學識。
學習不只是為了高考,學習是為了一生的發(fā)展。
認真對待高考,不把高考成績的好差看得太重。
看成敗,人生豪邁!大不了從頭再來!
心若在,夢就在。天地之間還有真愛!
謹以此文,獻給2019年參加高考的學子及2019高三學子的家長們。
獻給2019年參加高考的學子及2019高三學子的家長們,張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