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經(jīng)說過:教育者,養(yǎng)成人格之事業(yè)也。在中國悠久的歷史長河中,一直把“善”作為我們追求的目標,中華名族和中國人民一直以勤勞和善良著稱于世,如何理解善的基本內(nèi)涵,怎樣做到與人為善,如何把學(xué)生培養(yǎng)成會做人;會做事;講誠信的建設(shè)者和接班人,是我們需要努力奮斗的目標。
關(guān)鍵字:善良;綻放
一、善的基本內(nèi)涵
善,上下兩羊頭、中間一長豐、下面一張口。根本意為:蒼穹以其為首,天、地、人共同遵守,萬事萬物常念不息,威武又溫柔的宇宙的根本規(guī)律,人類社會需要溫柔、渴望善良。南北朝時期的思想家、教育家顏之推認為,人應(yīng)該富有同情心,要樂于助人。明代東林黨領(lǐng)袖高攀龍在家書中說道:“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晚清名臣曾國藩平時生活節(jié)儉,每有余錢便寄回家里接濟鄉(xiāng)鄰。這些古今名人的列子說明善良能成就人生,能提高品德,能名揚千古。
善推本溯源,它來自于儒家的仁愛思想。儒家思想的核心就是 “仁”。孔子更是把“仁”作為最高的道德原則和道德境界。畢寶魁說,人的道德素質(zhì)首先在家庭中形成。是塑造人格的重要載體。我們今天提倡的“一方有難八方支援”,也是這種仁愛美德的傳承。
二、善的外延
中華民族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文化的名族,中國悠久的歷史文化底蘊讓勤勞善良的中國人民學(xué)會了與人為善,學(xué)會了正確處事,誠信待人。
善包含真、善、美、好是具體事物或具體事物的運動、行為和存在具有的,有利于社會和絕大多數(shù)人生存發(fā)展的特殊性質(zhì)和能力,是存在于具體事物之中的正價值和善意識,是不可被人感到但可被人知道的相對抽象事物或元實體;我們在生活中就是要做到懲惡揚善,把人性中的真、善、美、好展示出來。
三、人性本善
【1】“人應(yīng)該把善心通過推己及人的思維方式由推己及人到推己及物, 把人倫道德推衍到生態(tài)環(huán)境中,進而提出‘取物以時’和‘取物以節(jié)’的主張,從而實現(xiàn)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在宇宙萬物中,一切都是平等的 ,我們要學(xué)會尊重他人,尊重社會,尊重自然界的一切,讓整個社會和諧。著名的儒學(xué)大師孟子認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關(guān)鍵在于后天生活的環(huán)境和培養(yǎng)的方式,我們只要能夠挖掘出人的本性,整個社會就會充滿正能量。【2】可見孟子的性善論是其思想的出發(fā)點。孟子是中國歷史上性善論的代表, 對性善論的闡述也是最為詳細的. 孔子是我國最早的教育家,他提出的仁的思想光耀千古,首創(chuàng)儒家學(xué)說,【3】孔子也是第一次對“仁”進行了完整界說,“孔子的‘仁’含義相當豐富,它兼涵孝、忠、禮、智、勇、恭、寬、信、敏、惠諸德,其基本含義是愛人,其他諸德只是“仁”這一最高道德的要素。”可見,中國人對人性、對人本性善良有著很好地詮釋。
四、如何做到善
(一)會欣賞
1852年秋天,屠格涅夫在打獵時無意間撿到一本皺巴巴的《現(xiàn)代人》雜志。他隨手翻了幾頁,竟被一篇題為《童年》的小說所吸引。作者是一個初出茅廬的無名小輩,但屠格涅夫卻十分欣賞,鐘愛有加。他四處打聽作者的住處,最后得知作者是姑母一手扶養(yǎng)照顧長大的。于是,屠格涅夫幾經(jīng)周折,找到了作者的姑母,表達了他對作者的欣賞與肯定。姑母很快就寫信告訴自己的侄兒:“你的第一篇小說在瓦列里揚引起了很大的轟動,大名鼎鼎、寫《獵人手記》的作家屠格涅夫逢人就稱贊你。他說:‘這位青年人如果能繼續(xù)寫下去,他的前程一定不可限量!’”作者收到姑母的信后驚喜若狂,他本是因為生活的苦悶而信筆涂鴉寫篇文章打發(fā)心中的寂寥的,沒想到得到名家屠格涅夫的欣賞,名家的話一下子點燃了青年人心中的火焰,使他找回自信,尋找到了人生的價值,于是他一發(fā)不可收拾寫了下去,最終成為享譽世界的文學(xué)家、思想家。這個人不是別人,他就是我們熟知的列夫托爾斯泰。
社會生活中,每一個人都渴望得到別人的欣賞,同樣,每一個人也應(yīng)該學(xué)會去欣賞別人。欣賞與被欣賞是一種互動的力量,欣賞者必具有愉悅之心、仁愛之懷、成人之美之善念;被欣賞者必產(chǎn)生自尊之心、奮進之力、向上之志。因此,學(xué)會欣賞應(yīng)該是一種做人的美德。
培根說:“欣賞者心中有朝霞、露珠和常年盛開的花朵,漠視者冰結(jié)心城,四海枯竭,叢山荒蕪。”讓我們在生活中多一些欣賞。欣賞是一種給予,一種馨香,一種溝通與理解,一種信賴與祝福。
(二)會仁慈
春秋時期,晉國有一個勢焰熏天的大臣趙簡子,他喜歡在過年時讓老百姓替他捉斑鳩鳥送到他府中,讓他放生。大年初一這天,老百姓們都來向趙簡子進獻斑鳩,趙簡子非常高興,對他們一個個都發(fā)給很優(yōu)厚的賞賜。趙簡子的門客在一旁站了很久,問他為什么要這樣做,趙簡子回答說:“大年初一放生,表示我對生靈的愛護,有仁慈之心嘛!”門客接著說:“您對生靈有如此的仁慈之心,這是難得的。不知大人您想到過沒有:如果全國的老百姓知道大人您要拿斑鳩去放生,從而對斑鳩爭先恐后地你追我捕,其結(jié)果被打死打傷的斑鳩一定是很多很多啊!您如果真的要放生,想救斑鳩一命,不如下道命令,禁止捕捉。像現(xiàn)在,您獎勵老百姓捕捉這許多的斑鳩送給您,您再放生,那么大人您對斑鳩的仁慈確實還不能抵償您對它們?nèi)藶榈卦斐傻臑?zāi)禍... 學(xué)會尊重生命,對別人的仁慈,也是對自己的仁慈,我們要獲得別人的尊重,首先就要學(xué)會尊重自然界的一切。
(三)、會處事
以前有一個人販子,拐賣了一個小男孩,但這個被拐騙的小男孩卻和其他被拐騙的孩子不一樣,他沒有不停地哭鬧,他乖乖的站在人販子面前,并伸出右手,手心里有一顆糖,他問人販子:“叔叔,你要吃糖嗎?你可以帶回去給你的孩子吃哦!”人販子看著男孩一臉純真的笑容,他的心突然猶如針刺一般疼痛,他在心里想“自己家里也有這樣一個女孩,和一些孩子一般大的年紀,如果我的孩子不見了,我會怎么樣?滿世界的亂找,瘋了似的詢問路人……”想到這里,他不敢再想下去,他沒法想象沒有孩子之后的場景。于是,他做了一個重大的決定:要把這些孩子送回家。不久,他便去警局自首,因為他的自首,其他的人販子也相繼落網(wǎng)。故事中的這個人販子正是因為心里還裝著一絲善念,那些孩子才能重返自己溫暖的家,重新回到父母的懷抱。而這個小男孩無形中做出的那個善舉,不僅救了自己,也救了很多和他一樣的孩子。這種善不就是我們這個社會缺失的嗎?
(四)、講誠信
季布“一諾千金”使他免遭禍殃故事流傳久遠,秦末有個叫季布的人,一向說話算數(shù),信譽非常高,許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濃厚的友情。當時甚至流傳著這樣的諺語:“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這就是成語“一諾千斤”的由來)后來,他得罪了漢高祖劉邦,被懸賞捉拿。結(jié)果他的舊日的朋友不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著滅九族的危險來保護他,綞使他免遭禍殃。一個人誠實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獲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誼。反過來,如果貪圖一時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于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實惠”。但為了這點實惠他毀了自己的聲譽而聲譽相比于物質(zhì)是重要得多的。所以,失信于朋友,無異于失去了西瓜撿芝麻,得不償失的。
善是平常的。它是路人向流浪者送上一份愛心時兩人深情的凝眸。那短短的幾秒,一切既平凡而又意義深刻的注視讓人久久回味。
善是溫馨的。它是旁人在危急關(guān)頭給予你無私的幫助,足以安撫你急躁,無措的內(nèi)心。雖是微小的一瞬,但卻讓你難以忘懷。
善是貼心的。它是朋友、同學(xué)、家人在你傷心難過時遞上的一杯茶,一張紙!盡管理所當然,但卻讓你銘刻于心。
善是如此平凡而又溫馨,請不要忽略了你身邊的善意,不要讓善念的種子在沒有沐浴陽光之前就消失不見。擁有善念的同學(xué)情保持你的善念,暫時丟掉善念的同學(xué)請拾起你的善念,讓我們每個人的身上都散發(fā)出山的馨香,讓我們攜手走近充滿善念的世界。
主要參考文獻:
【1】李學(xué)才,張焱兵《淺談孟子人與自然和諧思想》 湖北經(jīng)濟學(xué)院學(xué)報:人文社會科學(xué)版 2010年8月第7卷第8期
【2】李偉言,柳海民《中國傳統(tǒng)人性論對德育價值取向的預(yù)制及其批判》東北師大學(xué)報: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版2005(4) 145
【3】陳瑛,許啟賢 主編 中國倫理大辭典 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 1989 第117-11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