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開學初,一進入主題大馬路開始,就有意識以自身體驗以及學習和工作中收集和總結出的經驗,試圖以一種循序漸進的方式以一個支持者、引導者的身份,嘗試著讓孩子們的搭建水平以及各方面能力在一種看似自由卻是老師精心組織和設計中呈階梯式的不斷發(fā)展和提升?墒钱斘覞M懷信心的做著這樣一件事時,孩子們不經意的表現卻讓我陷入深深的矛盾和猶豫之中。
案例:第一次搭建大馬路
通過前期談話和觀察孩子們對搭建馬路有了一定經驗,當孩子們第一次進入建構區(qū)我并沒有對材料功能進行介紹,我怕限制孩子的思維。我想先觀察孩子的游戲和操作情況,再適時以適當的方式介入,這樣可能更有利孩子的探索。飯后孩子們就迫不及待的進去建構區(qū)開始忙碌著,琳琳用平鋪的方法搭建了一條彎彎的馬路,成成將幾塊積木重疊在一起告訴我說:“這是轉盤”。當我正在為孩子們的投入欣喜時狀況出現了,不等馬路搭好孩子們就開始各玩各的,忙著把汽車呀、動物呀、布娃娃……放上去,搭好的馬路倒了也不管,看到這里我有些急了。于是我便去詢問孩子:“馬路沒修好,就在上面開車,會怎么樣呀?”琳琳說:“會出車禍”,“那我們把玩具放回去,先把馬路搭好再在上面開車好嗎?”“好!”就這樣孩子們又開始忙碌起來,我也開始了觀察和引導工作?墒,不一會同樣的狀況又出現了,琳琳跑過來說:“老師我不想修馬路了”,這時地上已經一片凌亂……
分析:孩子們興趣不能持續(xù)的原因
1、有可能是前期經驗準備不夠,孩子們對馬路的經驗缺乏,不能從腦中提取出馬路的概括性圖像,從而不知該如何下手。
2、可能是材料多樣對孩子造成干擾。
3、有可能是因為搭“大馬路”范圍太廣,導致孩子盲目性搭建。
措施:
1、請家長和孩子一起觀察并收集有關馬路的圖片貼在建構區(qū),支持孩子的搭建。
2、將搭建的范圍縮小,以小見大,避免孩子們盲目搭建。
3、給孩子交流的機會和展示的空間。
4、事先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幼兒興趣。
5、當幼兒在搭建遇到困難時,采取示范、引導等方式。
6、調整和減少材料、控制人數。
經過一段時間的持續(xù)觀察、跟蹤、跟進這樣一個持續(xù)性過程,我發(fā)現孩子們的搭建水平在不斷的提升,逐漸出現了一些高難度的技能,壘高、架空、組合等?墒俏野l(fā)現每次進入建構區(qū)的孩子越來越少特別是女孩子,那段時間建構區(qū)似乎成了男孩子的專享游戲。接下來的日子我嘗試過很多方式試圖吸引更多的孩子參與其中,孩子們參與的興趣也有所提高,但建構區(qū)與最初相比始終少了一些生機與活力。直到一次偶然的觀察讓我恍然大悟,讓我不得不重新審視建構區(qū)對于孩子發(fā)展的真正價值。
(一)讓建構區(qū)成為幼兒經驗表達、交流、傳遞與形成的樂土。
案例:我要買房
一次戶外活動回到教室后,趙曉陽興奮的跑來說:“胡老師,我們玩大積木好嗎?”聽到他的話其他幾個男孩子也說想玩。于是在我的同意下孩子們的游戲開始了。女孩子們一如既往的進入娃娃家和餐廳,男孩子則開始了他們的建筑工作。小趙將牛奶灌和積木鏈接在一起說是高架橋;李繼航和周家成則忙著用彩色積木搭房子,一旁的琪琪和淘淘則在合作搭建停車場;趙曉陽和楊浩鑫一起用創(chuàng)意閱讀的盒子和積木組合搭了一座比他們自己還高的樓房,教室里一片忙碌和熱鬧的景象。
接下來更有趣的事情發(fā)生了,房子造好了小陽開始為房子搭建花園,這時曦曦、和小任背著包朝這邊走來,他們停留在小陽的房子面前看了很久可是沒人理會,我便走過去問:“請問小姐你們是要買房嗎?”“是的,我要買一套二的。”這時曦曦一手叉腰一手招呼著前面的李欣陽“老公、老公,快過來!”李欣陽走過來,曦曦挽著他的手說:“我覺得這套房子不錯”,李欣陽說:“我還看天府廣場的呢!”曦曦:“就這個嘛,我覺得這個好”,聽這邊如此熱鬧,一旁的李繼航和周家成也跑過來說:“到我們那邊去買房吧,我們只賣5塊錢,一點都不貴”,于是曦曦和李欣陽便走過去看了看,曦曦說:“老公要不這樣,我們買兩套一套我們住,一套給媽住”,李欣陽說:“好嘛好嘛,就買兩套”。說完他們便開忙著討論付款的事,龍翼宇跑過來問:“媽媽、媽媽我們買的房在哪里?”小任和曦曦都同時回答,我感覺奇怪,便問“你怎么會有兩個媽媽”,孩子們快速清晰的回答讓我驚訝,他們都極力向我解釋說:“我才是她的親媽,他是她的舅媽。”……
在這次觀察和參與中,從孩子們的身上我感受到了這種自發(fā)、自主性游戲所帶給孩子們的快樂。在整個過程中,孩子們在一種輕松自由的氛圍中,通過相互觀察、比較、合作等自然而然的使其搭建技能有所提高,這種主動需求式的學習方式更能激發(fā)和調動幼兒參與的積極性,從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更重要的是,孩子們在搭建完成后的交流中,不僅使已有經驗得以展現和提升,同時更鍛煉了孩子遇到問題時的靈活應對能力。例如在案例中,李繼航知道主動想辦法吸引顧客,曦曦能將親媽與舅媽的關系闡述清楚等,這些經驗對于孩子將會有更長遠的意義。
(二)在建構游戲中,老師應該是細心的觀察者、耐心的陪伴者、用心的支持者而非精心的組織者。
案例:我家住八樓
李凌霄是本學期才來的新朋友,他好玩、好動對自己感興趣的事特別的專注。在一次桌面建構游戲中,霄霄將積塑玩具簡單的連接在一起跑來告訴我說:“老師這是我修的房子!”“恩,房子真漂亮,可惜只有一層,你家住幾樓呢?”“我家住八樓!”“那你可以多修幾層嗎?”聽了我的話霄霄又專注的修起來,我便在一旁觀察,修好后他自己在認真的數著:“一層、兩層、三層……老師我修了八層,和我家一樣高了!”“嗯,真不錯下次你可以用大積木試一試,修一座和你家一樣的房子。”
果然,第二天一吃完飯霄霄就沖進建構區(qū)開始搭建房子,認真的擺弄著手里的積木。剛開始他只能用積木進行簡單的平鋪、重疊,當它快要放棄時我便蹲下去對他說:“沒關系,你今天搭了一層,明天再試試可能就會搭更高”。 第三天、第四天……搭好了數、數好了搭,因為有老師的支持與陪伴,霄霄成功了,他興奮的告訴我:“胡老師,你看我的樓房修好了,八樓!”我也為他的成功而欣喜。房子修好了他拿著一輛小汽車,在自己修的馬路上行駛著、體驗著成功后的喜悅。
霄霄在自己的堅持和我反復鼓勵、適時的陪伴與支持下,漸漸懂得觀察、借鑒同伴的搭建方法,學會了比較,并且在擺弄與不斷試誤中獲得新經驗。他從最開始的桌面積塑——地面建構;從簡單的平鋪、堆砌——復雜的壘高、組合;從單純的房子——配有電梯、停車場、游樂園的復雜洋房……
霄霄之所以如此的專注與堅持,很大原因是因為這是他喜歡的、每天都要經歷的,再者是因為我尊重了他,沒有過多的干預和束縛有的只是默默的陪伴與支持,這就是自主性游戲魅力之一吧。
(三)教師應該懂得利用資源變廢為寶,讓幼兒玩出水平、玩出智慧、玩出個性。
案例:廢舊紙箱——數高樓
在一次倒垃圾途中,我發(fā)現有很多紙箱被丟棄在角落,我想或許這些舊物在孩子們手里會更有價值,于是我便將紙箱進行簡單的處理后搬回教室。果然,第二天孩子們在玩建構游戲時,就問我“這些材料可以用嗎?”我說:“當然可以!”說完樂樂和琪琪便開始忙碌著搬紙箱搭房子。很快房子就搭好了,可是問題出現了:紙箱很大、房子也越來越高,對于本來個子就比較矮小的兩人來說,挑戰(zhàn)開始出現了。
挑戰(zhàn)一:一個人的力量有限,只有合作才能完成
樂樂緊接著搬來一塊大紙箱準備繼續(xù)往上放,可是箱子怎么也放不上去。這時,聰明的樂樂對一旁的琪琪說:“你拿這邊,我拿這邊我們一塊兒放”在兩人的合作下,紙箱終于放上去了,他們看著高高的房子,都開心地笑了。
挑戰(zhàn)二:身高不夠,請高個子幫忙
個子矮小的樂樂望著搭到一半的房子又看了看我,我知道他還想搭得更高可是高度不夠,但是我沒有幫他,我想看看他會怎么做。樂樂想了一會兒他走到正在一旁搭馬路的周家成面前,想請他過來幫忙,因為周家成的個子在我們班算是最高的?墒侵芗页烧龑P牡拇钪约旱臇|西不愿過來,這時我走過去說:“你可以試試說一些甜甜的、有禮貌的話請他幫忙!”站在一旁成成明白了我的意思,他對周家成說:“請你幫我們一下,好嗎?”果然有效,在成成的禮貌邀請下,周家成答應幫忙,并將紙箱放上去了,孩子們都興奮的拍起手來。
挑戰(zhàn)三:運用工具增加高度
樂樂和琪琪看著高高的房子,又看了看地上最后一個紙箱,他們是想把最后一個也放上去。琪琪說:“可是就算找來高個子也不行啊!”我說:“你們可以看看教室,有什么可你幫助你們的?”小趙看了看周圍說:“我們可以踩在紙箱上”萱萱說:“不行,紙箱是空的,會摔跤的”,這時越來越多的孩子圍過來了,他們望著高高的房子,都在為怎樣將最后一個紙箱放上去想辦法。這時,聰明的小任看了看教室,馬上跑過去把平時做操的凳子抬了過來,其他孩子好像明白了都爭著去抬凳子過來,他們把凳子鋪的平平的,站在凳子上,有的站前面、有的站后面,一個遞一個最后你扶、我頂,終于將最后好一個紙箱放上去了,孩子們都高興得歡呼雀躍。我也被他們的行為感動了,第一次看到他們如此團結的做一件事,我想以前我都太低估這群小鬼了。
挑戰(zhàn)四:遇到爭執(zhí),懂得正面解決
在搭的過程中,樂樂和琪琪都因為想把同一個紙箱放上去而發(fā)生爭執(zhí),不過令我欣喜的是,他們并沒有因此而動手,而是采取了用石頭剪刀布的正面方式解決。
紙箱的游戲到這里并沒結束,后來孩子們還將紙箱圍起來當家,幾個人擠在里面假裝看電視,淘淘還找來一個玩具當遙控器,邊按邊說:“我們來看22,鎧甲勇士!”;有時孩子們又將它搭成山洞,孩子里面鉆來鉆去……
可見,只要我們有一雙善于觀察和發(fā)現的眼睛,懂得利用資源,孩子們將會得到意想不到的快樂。在整個過程中對于孩子們出現的種種問題,我沒有過多的參與和干涉,而是將權力交給孩子,鼓勵孩子自己想辦法解決。果然孩子們真的沒讓我失望,這也印證了這樣一句話“多給孩子一點空間,他將還你無限驚喜”。
本次學習,我根據孩子們的興趣和需要調整自己的指導意識和方式,在班上將自主、自發(fā)性游戲與組織性游戲進行嘗試和比較。從孩子們的游戲情況和發(fā)展水平來看,孩子們對于自發(fā)、自主性建構游戲的興趣遠高于主題活動下的建構游戲。當然我也并不否認后者對于孩子技能及經驗習得的幫助,但畢竟孩子是自主、獨立且有個性的個體。因此,我認為開展建構游戲時,應該以尊重孩子為前提,給孩子多一點自由表達和操作的空間,當觀察到孩子確實需要經驗上的支持時,我們再自然而然的將技能、技巧性的知識傳遞給他們,這種主動需求的學習模式對于孩子發(fā)展的意義是可想而知的。
因此,在今后的學習和工作中,我將帶著問題去思考,帶著思考看問題,繼續(xù)嘗試和尋找適合孩子的學習模式,且不斷提升專業(yè)知識和應對孩子的能力,期望能與孩子同成長、共進步,讓每一個孩子的潛能得以激發(fā),讓每個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成都市第十七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