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爺爺動手打了自己,11歲的洋洋(化名)竟賭氣離家出走。幸運的是,熱心市民報警發(fā)現(xiàn)了他,他隨后被民警送回了家。洋洋為何離家出走?原來,他是爺爺奶奶帶大的,覺得跟爺爺奶奶無法正常溝通和交流。他說,這次離家出走,就是要讓他們“付出代價,后悔一輩子”。
資料圖
8月5日中午,樂山市夾江縣甘霖鎮(zhèn)大石橋村11歲的洋洋和小伙伴一起玩耍時,不小心“整”了別人幾下,遭到爺爺?shù)慕逃。爺爺罵了洋洋,洋洋竟回嘴罵爺爺,生氣的爺爺拿起電線朝洋洋的頭打去,洋洋覺得委屈,一溜煙跑了。直到下午晚些時候,爺爺仍不見洋洋回家,隨即到甘霖派出所報警。民警們隨即分頭尋找,發(fā)動當?shù)厝罕妼ふ已笱,并?lián)系周邊派出所。當晚9點過,大家仍然沒有發(fā)現(xiàn)洋洋的蹤跡。
8月6日下午,夾江縣漹城派出所接到群眾反映,在縣城東門口菜市場附近發(fā)現(xiàn)一名疑似走失的男童。民警們立即驅車趕至現(xiàn)場,發(fā)現(xiàn)孩子正是洋洋。隨后,民警通知洋洋爺爺來派出所領孩子。據(jù)民警介紹,當時帶洋洋到了派出所,他不怎么說話,問他要不要吃飯喝水,他也不吭聲,靠在椅子上就睡著了。
“之前他也出走過兩三次,有時是我們把他找回來的,有時是派出所找到的。”洋洋的奶奶告訴成都商報記者,洋洋從小是爺爺奶奶帶大的,父母在外打工,三年前,洋洋母親去世,爸爸管他的時間也很少。
在奶奶印象中,有一次洋洋還悄悄拿了家里100元錢,獨自跑了出去。“有時候他也很聽話,就是要順著話才聽。”奶奶說,這次就是跟爺爺吵架,兩人說生氣了,他就跑了,“其他倒不擔心,就怕他出去跟人學壞了。”
洋洋爺爺說,他們只負責管好洋洋的生活,比如穿衣、吃飯,平時確實不太會跟娃兒聊天,“沒啥子可以擺談的”。對于洋洋的多次出走,爺爺也很無奈,他曾下過“最后通牒”:“你跑嘛,跑了就不會管你了。”不過,畢竟是自己的孫子,怎么可能不管呢?
孩子:我覺得跟爺爺奶奶不好正常溝通
記者:你為啥要離家出走?
洋洋:我覺得跟他們不好正常溝通和交流,不理解我。爺爺整(打)我,我要他們付出代價,喊他們后悔一輩子,我一輩子不回來。
記者:這一天一夜,你去了哪些地方?
洋洋:我從農(nóng)田后面走的,一夜都在跑,跑累了就睡一會,最后到了城里。
記者:你路上吃了東西沒有?
洋洋:沒有。我能忍住。電視說沒有吃的能挺7天,沒有水活不了三天,我打算就這樣干死、餓死,結果沒餓死。
記者:你一個人不害怕被人欺負?
洋洋:沒有想過。聽奶奶說,我爸爸以前小時候也跑出去過,他沒有被欺負,(所以)我也不怕。
記者:以后還會再出去嗎?
洋洋:不得再出去了,還是家里好。
專家分析:
高級心理咨詢師徐亞靈認為,洋洋的心理和人格偏差是長期隔代教養(yǎng)造成的,隔代教養(yǎng)的弊端主要體現(xiàn)在祖輩的溺愛,對兒童心理成長構成較大負面影響,容易形成以自我為中心的心理。洋洋賭氣離家出走,稱要讓家人‘付出代價’,不是其真實意圖,而是一種逆反和抵觸心理的表現(xiàn)。父母才應該是教養(yǎng)孩子的主角,長輩只是提供幫助的協(xié)助者,他們往往沒有足夠的教育能力和好的教育方式。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父母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要盡可能多地與孩子溝通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