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上有智能手機的同學都加入了一個群,他們在群里發(fā)紅包、搶紅包,要是我沒有,他們就不跟我玩了,我就被孤立了。”讀小學二年級的依依說。父母很為難:買還是不買,真是個問題。
依依今年8歲,在重慶南坪某小學讀二年級。這學期一開學,依依就央求父母給她買一個智能手機,理由是同學們都有。爸爸張展和媽媽周祥云都沒有答應她的要求,因為剛給她買了一塊兒童定位智能手表,400元左右。“本來覺得這個手表都沒必要,每天上學放學都有爺爺奶奶接送,但商家每天在學校門口發(fā)廣告單,同學們都買了,我們也只好給她買一個。”張展說。
到了這學期末,依依又向爸爸媽媽提出買一個智能手機的要求,這次的理由是:“班上有智能手機的同學都加入了一個群,他們在群里發(fā)紅包、搶紅包,要是我沒有他們就不跟我玩了,我就被孤立了。”因為期末考試成績不錯,夫妻倆就準備送一部智能手機給依依,作為獎勵。
7月2日,夫妻倆帶著依依去買手機,依依想要一個蘋果,但夫妻倆覺得一個小學二年級的娃兒用五六千的蘋果真的沒必要,就稱“家里蘋果手機買得起,但爸爸媽媽不會給你買,如果你想要這世上最好的東西,那就好好學習,長大了自己掙錢自己買。”最后,依依選了一個800元左右的手機。
“一回到家,依依就裝了app,馬上加入班里同學建的群。”周祥云說,“又要我給她綁定一張銀行卡,她要在群里發(fā)紅包。”
4日,記者去采訪時,依依正在玩班級群,“同學說班干部都要發(fā)紅包,考試前三名也要發(fā)紅包,要是我不發(fā)就沒有好朋友了。”依依說,“我們說好了,紅包最高只發(fā)6元6,爸爸媽媽也同意。”
專家:雖不贊同但也沒辦法
周小燕(重慶師范大學心理學教授):我是不贊同那么小的娃兒玩智能手機的,下樓去跟小朋友跳房子、踢毽子、跳皮筋……多好!可是娃兒說了,同學們都有,就我沒有,這樣我就被孤立了,沒有同學跟我玩了……大家都有的東西我沒有,小娃兒很容易因此產(chǎn)生自卑情緒,無法融入集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