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訪曾是傳統(tǒng)家校溝通的重要橋梁,但出于對個人隱私的重視,家長們開始以各種理由拒絕老師上門,認為入戶家訪已是“過去式教育”。
>>>國內(nèi):“班主任寒假家訪遭各種理由拒絕”登熱搜
據(jù)報道,新學期前,上海部分中小學教師計劃家訪,卻遭部分家長和學生拒絕,不少人覺得入戶家訪已經(jīng)過時。隨著通訊技術發(fā)展,電話、微信成為家校溝通主渠道,且社會對隱私更重視,很多家長認為家訪沒必要,也不愿暴露家庭情況。
家住長寧區(qū)天山路的朱女士就說:“每家有每家的具體情況,比如我們家三代同堂,居住環(huán)境十分局促,而且我是單親帶娃,這些都是不想讓老師知道的隱情啊。老師一家家去家訪,怎么可能不對每家的經(jīng)濟條件、家長背景、家庭關系留下主觀印象呢?一旦老師的腦海里有了這樣的觀感,真的對教育有利嗎?”
家長顧先生坦言:“家庭是私人空間。為接待老師的家訪,有些家庭會刻意準備一番,比如打掃衛(wèi)生、準備茶點,有的還會讓個別家庭成員暫時回避。特別是一些情況比較復雜的家庭,并不希望將真實的情況展示給外人。”
一位從業(yè)20多年的小學班主任說:“以前家訪是因為通訊不發(fā)達,現(xiàn)在一個電話、一條微信就能解決問題,何必跑一趟呢?”
不僅是上海。深圳也有家長呼吁取消家訪,認為形式大于實質(zhì)、打亂了家長的正常工作與生活節(jié)奏、容易暴露家庭隱私等。浙江一項調(diào)查顯示,超85%網(wǎng)友不喜歡入戶家訪,90后家長占比頗高。另據(jù)“九派新聞”報道,“班主任寒假家訪遭各種理由拒絕”話題近日已登上熱搜。不少網(wǎng)友發(fā)文稱“成天上班,沒有時間也不想花心思應付家訪”,也有人自稱教師,表示“普通老師也不想主動家訪,都是上級領導安排的任務”。
>>>四川:老師吐槽“家長難,我們也很難”
關于老師家訪,四川情況如何?網(wǎng)絡檢索發(fā)現(xiàn),多地學校都在推進老師家訪。如1月17-21日,內(nèi)江市翔龍中學組建37個家訪小組,對初高中202名學生進行入戶家訪慰問、269名學生分片區(qū)集中慰問,“走遍了內(nèi)江市直兩區(qū)6個街道8個鄉(xiāng)鎮(zhèn)”,深入探訪了留守學生、孤兒、獨居兒童等特殊困難學生家庭及部分品學兼優(yōu)的學生家庭,與其監(jiān)護人面對面零距離交流。1月23日,廣元市寶輪中學開展了高2022級“百名教師訪千家”活動,“班主任老師們使出十八般武藝與家長進行良好的溝通交流……針對孩子的不同情況進行個性化的關懷!遍佒惺械谝挥變簣@、四川天府新區(qū)第八幼兒園則在2024年秋季進行了家訪。
問及家訪,成都市某小學老師則透露,該校每年都對家訪有數(shù)量要求,“要做到百分之百入戶家訪——家長其實不想我們?nèi),但按要求我們必須去,還要寫各種記錄,時間、地點、時長、內(nèi)容,內(nèi)容還要分幾個方面,相當細致!”該老師認為:“要管的家長始終要管,不重視的永遠不重視,不是幾句話就可以改變的。但家長為了我們?nèi),提前打掃衛(wèi)生、騰時間……家長難,我們也很難,家長更想聽學習,但我們不能多說,就只能泛泛地表揚。聽同事說,有家長明明在家,但是就是不開門,說不在家——還好我沒碰上!”
>>>回應:上海有學校“不再硬性規(guī)定家訪數(shù)量和形式”
家訪,曾是教師與學生家庭溝通的重要橋梁。很早以前,老師們騎著自行車穿街走巷,走進學生家中,與家長面對面交流孩子的學習和成長情況。這種形式不僅拉近了家校距離,也讓教育更具人情味。
鑒于當下老師入戶家訪遭遇“芝麻不開門”的情況,上海市松江區(qū)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輔導與家庭教育指導中心主任張貞說,班主任首先要尊重家長的決定,并通過電話或微信等方式與家長深入溝通,了解拒絕的具體原因,并針對家長提出的原因做出解釋,消除家長的顧慮。要向家長強調(diào)家訪的目的是更全面地了解學生,促進家校共育。若家長仍堅持拒絕,可提出在學校或其他公共場所會面,從而保持家校之間溝通渠道的順暢。同時,班主任要經(jīng)常性地通過不同途徑將學生的在校表現(xiàn)傳遞給家長,并向家長了解學生在家的狀況?傊,班主任要以真誠的態(tài)度和專業(yè)的工作方法贏得家長的理解和支持。
對此,上海某小學校長表示,不再硬性規(guī)定家訪數(shù)量和形式,地點可靈活選擇。深圳教育部門也回應,家訪是非常重要的教育方式,也是班主任的一項重要工作,但入戶家訪的形式可以靈活多樣,以適應不同家庭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