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是一個相對于“預設”“既定”而言的概念。生成有“發(fā)展變化”和“自然形成”的意思。幼兒園生成課程就是在師幼互動過程中,教師對幼兒的需求和感興趣的主題進行價值判斷,幼兒在教師的幫助、引導下通過與環(huán)境和材料的相互作用或多種活動方式不斷生成主題網絡,從而幼兒獲得情感、道德、審美、知識技能全面發(fā)展的動態(tài)活動過程。幼兒園生成課程可以是幼兒發(fā)起,也可以是教師進行價值判斷后的發(fā)起,共同的特點是應當符合幼兒的需求,幼兒感興趣。結合幼兒園教師實際能力水平,基于對魏老師11月課程培訓內容的初步理解,雙流區(qū)實驗第二幼兒園選擇預設主題背景下生成活動和幼兒主導發(fā)起的生成活動開展“生成活動案例研討與解析”教研活動。
以案例促思考
中二班、大一班、大三班的教師依次分享了班級的生成活動,展示了與班級孩子們共同探索事物的過程;顒映尸F了教師如何捕捉興趣點、如何支持孩子的探索、引發(fā)孩子的思考、如何發(fā)揮生成活動的教育價值的過程。教師們在自身理論的基礎上,聯系班級實際情況,針對活動中的“幼兒興趣、教師支持、經驗建構、活動成果”等內容,作了詳細的解讀,大家各抒己見,互相探討。
以交流引反思
案例分享過程中,教師們認真聆聽,隨后分組交流討論案例的優(yōu)點與不足,以及推進主題活動的策略。在討論過程中,教師對生成活動的緣起、主題活動網絡圖、教師的角色、支持策略又有了進一步的思考。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用鮮活的案例來呈現生成活動,引發(fā)了教師們熱烈的交流與反思,老師們分別站在建構者與學習者的角度出發(fā),更容易聚焦視野,轉變思維模式,發(fā)現活動中存在的問題。從知識的傳遞者轉變?yōu)橛變夯顒拥闹С终吲c引導者,從教育活動執(zhí)行者轉變?yōu)榻處煂嵺`的研究者。
以研討促實踐
在案例分享結束后,魏卿老師針對三個案例與教師的解析做了精準的點評。并就“什么是幼兒的學習?”“如何關注幼兒興趣并獲取有價值的生成活動?”“如何在生成活動中提升幼兒經驗?”展開了研討。同時對在座教師寄予期望——閱讀專業(yè)書籍、理解核心經驗、夯實理論基礎、學習深度反思。
幼兒園活動強調兒童經驗的深入與全面發(fā)展,幼兒的探索就是學習。教師應關注幼兒的生活,重在把握活動的核心經驗,培養(yǎng)幼兒的反省思維。在活動中,教師首先要判斷幼兒的興趣是否有教育價值,思考如何發(fā)展幼兒的經驗與核心價值;其次要思考資源是否支持活動的展開,要注重團隊的力量,利用多種資源;最后要注重活動形式的多樣化。
活動最后,鄭紅麗園長對本次生成活動的研討意義和目的做了總結,希望各位老師敢于挑戰(zhàn)自我,學以致用,在接下來的工作中關注幼兒的興趣點,把握活動的教育價值,提升自身理論基礎,做一個善于發(fā)現,敢于創(chuàng)造的學習者。
本次教研活動教師有實踐、有參與、有反思,解決了生成活動中的部分盲點,這是關鍵的一步,為后續(xù)教師們更好地開展生成活動奠定了基礎。老師們將不斷學習,與孩子們共同發(fā)現與創(chuàng)造更精彩的生成活動。(江蕾)
雙流實驗二幼,教師,關注兒童興趣,探究“生成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