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大課間不做操了!這所學校改變了傳統(tǒng)的做操、跑步大課間鍛煉模式。取消了課間操學生在大課間活動時做什么?特別是國家“雙減”政策后,學生的體育鍛煉納入“雙增”,這所學校又如何保證學生的體育鍛煉時間和體質(zhì)健康達到國家要求?
從集體項目比賽一輪游,到足球比賽市、區(qū)級一等獎、籃球比賽區(qū)級一等獎;從極難從預賽突圍,到田徑比賽單項第一、多項前八,田徑比賽團體總分排進前八;從之前學生體測不太理想,到現(xiàn)在整體成績逐步提升……短短三年,學校怎么做到不做課間操了,卻讓孩子們體能蹭蹭上漲,成績節(jié)節(jié)拔高的呢?帶著這些疑問,記者近期走進這所不做課間操的成都市錦江區(qū)大觀小學校一探究竟。
有因:如何打破小規(guī)模學校在校外比賽中“一輪游”狀況
大觀小學德育處蔣主任告訴記者,大觀是一所600余人的小規(guī)模學校,這樣的辦學規(guī)模在體育活動組織特別是在體育競賽中特別吃虧,學生少可選擇面小,在2018年以前,學校在參加區(qū)級以上的各項體育比賽中基本沒有獲過獎,足球賽籃球賽往往是“一輪游”,區(qū)上的田徑比賽各個項目基本上進不了前八名,學生的體質(zhì)監(jiān)測數(shù)據(jù)也經(jīng)常在區(qū)域處于末位。
為改變這樣的現(xiàn)狀,從2018年9月起,學校王純育校長提出改變課間操傳統(tǒng)做操的想法,結合錦江區(qū)一天一節(jié)體育課的落實,把學生大課間變成體育課的拓展和延伸,以班為單位進行體育課學習內(nèi)容的鞏固練習,增加學生練的時間,充分利用學校的體育場地空間,開展籃球運球、投籃、足球帶球、跳繩、短跑等平常只能在體育課上才能練習的項目。用王校長的話來講,“體育是練出來的,學生的體育技能就是要在不斷的重復練習中才能得到提高,體育課的時間不夠我們就用大課間的時間來補。”
有序:從被動鍛煉到自覺鍛煉
上午8:30,隨著大課間鈴聲響起,大觀小學低段一、二、三年級的學生們,迅速在操場匯集,孩子們跟著隊伍前的體育老師做起了熱身準備活動。五分鐘后,籃球組、足球組、跳繩組、跑步組……各自開始大課間25分鐘的各項練習。從集合到練習,孩子們表現(xiàn)出來的“有序”讓記者很驚訝。
“孩子們一開始也不是這樣的。想要真正的達到課間鍛煉有序、自覺,我們所設計的運動必須要他們真的感興趣從而愛上運動,只能老師們多動腦筋多想辦法。”談到孩子們的課間鍛煉,體育老師黃組成很有感觸。
10:30是第二次課間鍛煉時間,由四、五、六年級的學生到操場鍛煉。高、低年段錯峰進行,目前讓學生有足夠的場地進行充分鍛煉。從下樓到操場,各班自己做準備活動、自己設置練習場地、自己開始有序練習、自己收還器材,高段學生的自覺鍛煉更加充分。
看著操場上孩子們運動的身影,王校長說,“這樣的大課間鍛煉雖然看起來不整齊,沒有做操那么有氣勢,但學生是在真正的鍛煉。”
有變:從改變課間鍛煉到創(chuàng)新體育課選課授課模式
從2017年開始,錦江區(qū)率先在全國公辦校中實現(xiàn)每天一節(jié)體育課。體育課增加了,學校的體育課程怎樣進行調(diào)整?結合體育大課間的改革,在王校長的帶領下,最終大觀小學每天的運動時間包括:每天35分鐘的體育課+30分鐘大課間+60分鐘體育社團課,使孩子們在學校一整天的運動時間達到125分鐘,遠遠超出國家要求的每天1小時運動時間。
改變傳統(tǒng)體育課授課模式,實行年級選課制,按年級排課,將一個年級的學生分成三到四個小組,分別學習以籃球、足球、田徑、排球為主的教學內(nèi)容。每組以四周訓練時間為一個小周期,這一周期內(nèi)體育課對所選項目進行系統(tǒng)教學,包括基本動作要領、基本技能、比賽訓練等等。一個周期后進行項目輪換。
其次在體育課設計上,老師都會給孩子們組織一個小比賽,對抗訓練會讓孩子們有競賽感,激起孩子們的斗志與積極性。每天都有比賽,能鍛煉孩子們的抗挫折能力,也會讓孩子們學會思考,努力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要如何做才能更好。
有用:每期設計運動月,人人都參賽
以往校內(nèi)的比賽,常常是幾個體育成績突出的同學代表班級參加,很多孩子可能六年下來從沒參加過體育項目比賽,于是王校長在大觀小學提出“人人都要參加比賽”,讓孩子們體驗運動的魅力,享受運動的快樂。
10月底是大觀小學運動月啟動時間,在1個月內(nèi),籃球、足球、田徑三大項目,各年級各自組隊進行輪換比賽,要求每1位同學至少參加1項比賽。從原來班級一大半是啦啦隊到每人都是運動員,孩子們對訓練反而更認真專注,人人心里都想為班集體爭光拿分,團隊凝聚力空前強大。
在全員鍛煉訓練,不放棄任何一名學生的情況下,學校體育老師的感觸最深,“以前比賽選人不好選,選來選去都是那幾個同學,但是現(xiàn)在整體都提升了,可以選擇的范圍更大。”
在大觀小學的運動會賽場上,可以看到每一個孩子的身影,王純育校長希望每一個孩子都可以參與,都有比賽可以參加。因此,同學們體育素養(yǎng)的提升,在賽場上最為顯著,技術動作運用自如,賽場判斷、組織能力也有明顯進步。
有效:從“贏一個球,進一個球”到計算能多贏幾場球
王校長還記得2018年10月,那是學校第一次參加全市籃球傳統(tǒng)學校比賽,也是孩子們第一次走出校門參加比賽,“0:42,這個數(shù)字印象太深刻了,我們的隊伍在賽場上一下就暴露出沒有參加過比賽缺乏經(jīng)驗以及水平不足的問題。我們當時出去比賽都沒想過能贏比賽,都是想的能贏一個球,進一個球,就是勝利了。”提到過去,王校長有不少遺憾。
短短兩三年時間里,大觀小學在區(qū)級比賽中,從希望能進一個球,到希望能贏一場比賽,到最后想要獲得名次。目標的上升,意味著成績的提升;比賽的勝利給了孩子們信心,也是學校與學生的自我成長。
前段時間進行的錦江區(qū)小學生籃球比賽上,學校男、女籃球隊分別取得第六名的成績。尤其是男子籃球隊,這一次共打了七場比賽,在眾多籃球傳統(tǒng)強校中,告別了參加比賽就是“一輪游”的結果,孩子們憑實力每一場比賽都是硬拼下來的,從不進球到想贏比賽,到有實力去拼比賽,孩子們的成長讓學校體育組老師和王純育校長非常欣慰。
有果:“雙減”之下的“雙增”,讓孩子們體能、學業(yè)雙豐收
今年7月,教育部提出“雙減”,減輕了孩子的學科負擔,9月,教育部又提出“雙增”,增加學生體育、藝術、戶外運動和勞動的機會。而增加體育運動的機會,大觀小學已提前兩年啟動,從班主任及孩子們所取得的成績來看,孩子們的變化不是一點半點。
“我班上有個孩子成績很好,但性格內(nèi)向,很膽小,通過參加籃球隊結識了新朋友,整個人更加自信,而且還和隊里的同學結成學習互助小隊,同學幫他提升籃球水平,他幫同學輔導課業(yè),兩個人的進步都很大。”五年級一班班主任陳老師對孩子們的變化非常欣慰。
王純育校長表示,希望孩子們能夠真正掌握體育技能,擁有運動能力。著名的“一萬小時定律”用在運動領域更見成效,在大觀小學,孩子們每天一節(jié)體育課,每天一次課間活動,每月一種球類運動,在這樣高頻率的練習下,每一位孩子都做到了對技能的掌握。六年下來,一萬小時的訓練量,足以讓孩子們身心獲得共同成長和收獲。
在王純育校長看來,體育的意義就是超越自我,人人參與運動,人人體驗運動,人人享受運動。“希望我們能從小給孩子們種下熱愛運動的種子,希望在未來的道路這一股熱愛能支持他們在人生的馬拉松賽道上走得更遠、更燦爛!”(李永 毛逸舟)
錦江區(qū)這所小學不做課間操了,大觀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