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上午,青羊區(qū)小學科學小專題研究觀摩活動在成都市勝西小學舉行。本次活動由成都市青羊區(qū)教科院王琪老師主持,青羊區(qū)全體科學教師參與了教研活動。
活動開始,首先由王琪老師介紹本次教研活動的內容:一是勝西小學課題內容簡要匯報,二是觀看由王宇老師執(zhí)教的課例《空氣有質量嗎》,全體老師就課例進行簡單交流。王老師還說到,今年成都市會進行優(yōu)秀教育成果評選活動,主要是圍繞教育教學的教學論文、教學案例、教學課件、微課等,還新增了小專題成果評選。優(yōu)秀教育成果評選每兩年一次,王老師鼓勵老師們抓住機會,在觀摩的同時,學習專題“怎么做、做什么、怎么做更好”。
接下來,勝西小學陳莉老師進行課題匯報——《STEM背景下民間玩具運用于小學科學課堂教學的實踐研究》的探索之路。陳老師分別從課題的起源、課題研究的過程、老師們積極學習、課例實踐研究、課題研究取得的成果五個方面進行匯報。經歷重重困難與挑戰(zhàn),老北京風車、鳥笛、不倒翁、蠶虎、糖畫、走馬燈、蹺蹺板、雞毛毽子、手指帽、紙翻花、拉線龜、皮影等民間玩具,作為學具進入到了小學科學課堂。孩子們在玩玩具,研究玩具的同時,也豐富了自己已有的知識。王琪老師在匯報后指出,老師們選擇課題研究主題時,應該直指核心和呼應熱點,在靈感與現(xiàn)狀的碰撞中,找到研究的亮點。
隨后,王宇老師執(zhí)教了《空氣有質量嗎》一課。使用了小朋友們幼時經常玩的玩具蹺蹺板作為學具,引導孩子們思考蹺蹺板是否可以作為工具來幫助孩子們判斷空氣是否有質量。蹺蹺板能不能使用、怎么用、有困難怎么改,孩子們充分發(fā)動自己的腦筋,最后得出來蹺蹺板不適合,引出使用簡易天平來進行實驗。再運用數(shù)據(jù)建模的方式,在白板上進行呈現(xiàn),得出結論:空氣有質量。蹺蹺板是本課中研究和改進的對象、科學探究的工具,結合STEM,讓孩子們在思維和技術上均有進步。
然后,由觀摩的老師對王老師的課進行簡單的分享。老師們都說到自己受益匪淺,通過本次課例引發(fā)自己上課的思考,如何對自己的課進行改進?研究中出現(xiàn)問題怎么解決;也有老師提出建議,課的難度是否可以降低一點,精簡教學內容。在學習了天平的原理之后,應該進一步繼續(xù)去改進蹺蹺板,使蹺蹺板做為工具去判斷空氣是否有質量等。
最后,王老師提出,老師們應該去關注,課題內容如何切入到課堂教學,課題的引入如何彰顯STEM理念。找到課題的研究點,創(chuàng)新點,發(fā)現(xiàn)課題研究的價值所在。
本次教研活動,老師們了解了課題研究要怎么做,同時也增加了老師們參與課題研究的信心與積極性。(賴波 通訊員 余萍 馮平)
勝西小學,青羊區(qū)小學科學小專題研究觀摩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