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上午,成都市實驗小學西區(qū)分校(以下簡稱:實小西區(qū))語文組迎來了“每周一研”活動。本次教研,學校誠邀區(qū)教科院黎紅、陳濤和劉文虎老師深入課堂進行觀課、議課和評課。
賞•山河之美
二年級的侯夢婕老師帶領孩子們走進了美麗的《葡萄溝》。在侯老師的巧妙引導下,孩子們不僅了解了葡萄五光十色的特點,感受到維吾爾族老鄉(xiāng)的熱情好客,而且通過同桌合作,完成小題單的方式明白了葡萄干的制作過程!镀咸褱稀访涝诹撕⒆觽兊难壑校鹪诹怂麄冃睦。
評課中,黎紅老師首先肯定了侯老師對文本的把握比較透徹,整節(jié)課目標也得到了落實,不僅能夠抓到明顯的文本信息,還挖掘到了文本背后隱藏的信息。其次,黎老師也高屋建瓴地指出,如果“茂密的枝葉”讓小朋友們通過圖文結合的方式進行理解,會更加具象生動。
話•名字之意
三年級的羅陽老師耐心傾聽著孩子們訴說《名字里的故事》。開課伊始,羅老師通過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了學生口語交際的興趣;接著,圍繞“講清楚”和“聽明白”使學生明白了學習目標;然后以小組討論的方式引導學生交流名字的含義;最后,老師結合學生名字送上了深深的祝福,家長們以視頻的方式講述了名字的深意。
課后,教研員劉文虎老師對這堂課給予了高度評價。名字,是每個人生命的起點,更承載了愛和希望。羅老師的課中,小小的名字有大大的含義,在學生聽與說當中,口語交際目標已悄然達成。劉老師也進一步總結道,口語交際應以交際為核心,在引出交際對象之后,逐步引出交際場合、交際方式與交際內容。
悟•愛國之情
五年級的鄭國才老師在循循善誘間引導孩子們領悟了詩人濃濃的愛國之情。課堂中,鄭老師運用組詩教學,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引讀等形式,讓孩子們在反復誦讀三首古詩中感受了詩人對祖國真摯的情感。
課后,陳濤老師針對本堂課給出了切實中肯的建議。首先,陳老師對鄭老師運用組詩教學的模式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其次,陳老師在指導孩子結合資料明詩意、悟詩情的學習方法方面也進行了相關點評;最后,她進一步指出老師不但要高瞻遠矚有引領性,還要懂得“后退一步”達到生生互動,讓課堂真實地“活”起來,生動起來。(賴波 通訊員 胡念)
實小西區(qū),“每周一研”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