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教育新聞網成都3月13日訊(賴波 通訊員 余元戎 王瑜)2016年9月13日,《中國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正式發(fā)布,以科學性、時代性和民族性為基本原則,以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為核心,分為文化基礎、自主發(fā)展、社會參與三個方面。
綜合表現為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chuàng)新六大素養(yǎng),具體細化為國家認同等十八個基本要點。根據這一總體框架,可針對學生年齡特點進一步提出各學段學生的具體表現要求。
2016年9月14日,實小明道官方微信公眾平臺第一時間轉載了“人民教育”微信文章《定了,<中國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總體框架正式發(fā)布》,并在之后的新聞、資訊中頻繁觸及這一教育熱詞,學校的各項活動也以此為核心順利開展著。自然,老師們在著力開展學生品格教育的同時也一直體現著對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育。
3月13日,我校“中小學生品格教育的實踐研究”課題班的老師們再次聚在一起,共同研究本期課題開展的計劃和措施。
余元戎主任再次向大家介紹了課題的由來和實際意義,并向大家熱烈介紹了新加入課題的三個課題班和課題組成員。接著余主任就本期的“品格課題”主要工作從以下四個方面跟大家進行了交流:文化氛圍營造“品格味”,品格班會共議“品格事”,家校共育齊抓“品格行”,創(chuàng)新評價暢想“品格風”。
余主任提出,每期要進行兩個品格的專題訓練,并在期中和期末進行總結和交流;同時要求各位課題班老師要認真研讀教材、用好教材,指導家長認真閱讀《品格周刊》,形成學校家庭共育“品格”的模式。
會上,馬安容老師還就文化氛圍營造“品格味”給大家進行經驗交流和分享,給在場老師提供了許多頗具操作性的建議。
“中小學生品格教育的實踐研究”課題研究對培養(yǎng)學生良好品格、探索學校道德教育有效形式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明道人將繼續(xù)在“品格教育”和“核心素養(yǎng)”的道路上不斷探索前行,讓明道娃娃像花兒一樣朵朵綻放,迎接屬于自己的美好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