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P2P平臺接連爆雷,其中就包括“匯淘金”、“愛多銀”兩個投資網(wǎng)貸平臺。兩個平臺停止兌付后,杭州江干警方接到了不少投資人的報警。
大學生借錢投資
最后錢沒了
小周是下沙一所高校的在校生,父母遠在外地,每月初都會通過網(wǎng)銀給她匯來生活費。
除了日常開銷,小周時不時會和同學一起出去聚餐、逛街、唱K,隨著交際活動越來越多,她漸漸感覺到,每月1000元的生活費實在不夠用。
打工太累、家庭條件一般,就在她發(fā)愁怎么才能“賺”到更多錢的時候,有朋友向她推薦了一條“生財之道”——把錢放到投資平臺上,拿高額利息。
朋友推薦的平臺名叫“愛多銀”,小周下載了APP,發(fā)現(xiàn)平臺上有很多“投資項目”,起投金額也不高,而且時間不長,有些只要十來天就能還本付息。最讓她心動的是,這些“項目”的利息都非常可觀,年化收益率在8.8%到12.8%之間,遠遠高于一般的理財產(chǎn)品。
朋友說,自己平時就把多余的零花錢放在里面,到期平臺自動兌付,既方便又安全。
小周經(jīng)不住誘惑,抱著試試看的心態(tài),也往一個“藥材項目”里投了500元。十天之后,她果然收到了返還的本金和利息。
嘗到甜頭以后,小周一發(fā)不可收拾,又陸續(xù)“投資”了幾個項目,且投資的金額越來越大,不僅把自己的生活費全放了進去,甚至還向同學借錢來“投資”。每次獲得的利息收益,也被她重新投入進去“賺錢”。
今年6月,小周像往常一樣,往一個“項目”里投了5000塊錢,可這一次到期后,錢卻遲遲沒有到賬。
這筆錢里,有一大部分是她向親戚、朋友借的。小周這時才發(fā)現(xiàn),除了APP上公開的信息,她對平臺的情況、投資狀況等都一無所知,至于錢為什么拿不出來、該找誰去拿錢,更是毫無頭緒。
她在網(wǎng)上輾轉查到了平臺的地址,可等她找到地方,卻發(fā)現(xiàn)已經(jīng)“人去樓空”,只有幾個和她遭遇類似的受害人在門口等著討說法。小周隨即報了警。
老板此前就已負債累累
花巨資雇水軍為APP競價排名
6月27日起,江干警方陸續(xù)接到群眾報警,控告“愛多銀”平臺出現(xiàn)逾期兌付,警方當天便受理并展開偵查。
民警在調查中發(fā)現(xiàn),設立“愛多銀”平臺的愛慕杰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實際上是家空殼公司,2017年9月,51歲的江蘇男子潘某花130萬元買下公司的全部股份并請人在網(wǎng)上搭建了“愛多銀”網(wǎng)貸平臺,將公司注冊地和經(jīng)營地變更為江干區(qū)某寫字樓。
潘某只有初中文化,沒有任何金融從業(yè)經(jīng)驗,而且在收購公司前,他已經(jīng)債務累累,名下房產(chǎn)也已被法院查封。
鑒于潘某事發(fā)后跑路,江干警方對他進行了上網(wǎng)追逃,民警還多次前往潘某老家,做他家人的工作。
一周后,走投無路的潘某投案自首。
和他一起被抓的還有30歲的河南男子何某,他曾是愛多銀平臺的總經(jīng)理,也是實際經(jīng)營負責人。
據(jù)潘某交代,愛多銀平臺上的借款標的都是虛構的,根本就不存在所謂的“借款人”,從投資人處收來的錢,最后都打進了潘某控制的賬戶,其中一部分用來支付員工工資,一部分用來償付之前客戶的本金和利息,還有約30%都花在了給平臺做廣告上。
類似潘某這樣的網(wǎng)貸平臺經(jīng)營者不僅在網(wǎng)站、電臺等媒體上投放本平臺的廣告,還花費大量資金做APP的競價排名。
所謂競價排名,就是花錢買位置,客戶只要在APP商店里搜索“理財”兩個字,本平臺的APP就會比其他應用軟件更快更早地出現(xiàn)。
舉例來說,蘋果的APP商店是根據(jù)用戶點擊量和下載量對軟件進行排序的,網(wǎng)貸平臺經(jīng)營者就雇傭大量“羊毛黨”去“刷單”,偽造下載數(shù)據(jù),有時候,光是雇水軍的錢每天就要兩三萬。
花錢買一堆債回來
就是為了倒手賺一筆“轉手費”
其實,潘某收購平臺的時候,平臺不但沒有收益,還有上千萬的債務等待兌付;ㄥX買一堆債回來,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
據(jù)潘某交代,他是聽老鄉(xiāng)說,這種投資平臺做大做強以后,可以轉手賣給別人,從中賺取“轉手費”,所以,收購這個平臺以后,他就不斷花錢打廣告,吸引新的投資人進來,想等半年以后,再把這個“鍋”甩給別人。
也就是說,在潘某經(jīng)營的這段時間里,平臺沒有進行任何實際的投資,也沒有收益,所有的支出,都來自于新進入的投資人。
“這就和擊鼓傳花的游戲一樣,平臺不斷在消耗,遲早都有爆掉的一天。”江干公安分局經(jīng)偵大隊教導員胡警官說,讓潘某沒有想到的是,今年6月,P2P行業(yè)接連爆雷,新的投資人越來越少,資金來源馬上就斷裂了,他拿不出錢兌付,只能選擇跑路。
潘某和何某來投案自首的時候,都已經(jīng)身無分文、負債累累。
經(jīng)查,愛多銀平臺總計吸收資金1456萬余元,其中600余萬元用于歸還前期投資人的本息,其他均被潘某用于償還個人債務、支付平臺運營費用等用途。
截至案發(fā),還有270名投資人的790余萬元沒有兌付。
受害人多是90后
遇到高利新型投資一定要謹慎
“匯淘金”網(wǎng)貸平臺與愛多銀平臺情況基本類似。這家成立于去年9月的公司也是一家空殼公司,上線運營后,虛構借貸標的,并以9.6%至18%的高收益率吸引投資人進行投資。
直到今年7月,平臺因資金鏈斷裂停止兌付,投資人才發(fā)覺被騙,陸續(xù)報警。
經(jīng)查,截至案發(fā),共有858名投資人投入資金2270萬元,其中164名投資人實際損失544萬余元。
“匯淘金”的負責人邵某48歲,初中文化,對于網(wǎng)絡、金融等也是一竅不通。在收購匯淘金平臺后,為了虛構標的、運作APP,他特地雇傭了32歲的老鄉(xiāng)張某,讓他負責平臺具體的運作。
目前,潘某、何某、邵某、張某等人都已被江干警方執(zhí)行逮捕。
民警在辦案過程中發(fā)現(xiàn),這兩個平臺的受害人大多是20至30歲的年輕人,其中有不少還是在校大學生,或是剛進入社會不久的應屆畢業(yè)生,單筆投資額少的幾百元,最多的有20多萬元,大多數(shù)投資金額在萬元左右。
“一般來說,年長的人偏向選擇線下理財,有一定社會閱歷或是經(jīng)濟基礎的,更傾向于一些大的P2P平臺,而像這種規(guī)模小的投資平臺,就是以短期、高利,來吸引那些想要賺快錢的年輕人。”胡警官說,這兩家公司都租賃了高檔寫字樓作為辦公場所,就是為了營造出一種“高大上”的感覺。
而且,在運營前期,平臺都是“剛性兌付”,這就吸引了不少人復投。很多人起初都是抱著試試看的想法,最后在陷阱里越陷越深。
遇到利息高到離譜的新型投資,務必要謹慎再謹慎,利益與風險往往是成正比的,一旦發(fā)覺被騙,要注意留存證據(jù),第一時間報警。